说起打扫清洁,在记者的印象中无非就是擦桌子、扫地、拖地……9月20日上午8时,成都晚报记者来到川大华西医院,跟随医院的清洁工体验一日“室内日常保洁”工作。如果不是亲身体会,或许真不知其中的滋味。
抹布、拖把头颜色都有严格区分
换上粉红色的工作服,记者的体验正式开始了。体验项目是医生活动区的日常保洁,范围包括第三住院大楼两层楼医生的办公室、休息室和更衣室。
“办公区用红色抹布,病房用白色,厕所是蓝色。”已经在医院工作了9年的曾大姐告诉记者,这些都是公司的内部规定,为的就是防止打扫各区域的抹布混淆,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。除了抹布,拖把头也有规定,绿色拖头是用来打扫清洁区,白色是半污染区,蓝色是污染区。如果不好好地将这些颜色区分开来,打扫之后反而更脏。
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,记者还是跟着曾大姐完成了一天的工作。体验结束后,闭上眼,满脑子都是那些不同颜色的抹布、拖把头。这种感觉,已经完全超出了身体累的范围。
遇医生休息 打扫不能弄出声音
在打扫的过程中,偶尔会碰到一两个医生,曾大姐都会很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。曾大姐告诉记者,她负责的这两层楼的每一位医生她都认识。
在打扫其中一间休息室时,一直很健谈的曾大姐说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,记者很好奇地看着她,她指指墙角地床位,示意记者尽量不要弄出声音。出了休息室后,曾大姐才向记者说:“这个医生刚下夜班,我们要轻轻地打扫完退出来。”记者心里估算了一下,打扫这样的房间要比打扫没有人休息的房间多用几分钟。
偶尔也会充当医院“活地图”
“大姐,问一下肾脏内科怎么走?”“从这儿出去,左边的楼梯上去。”曾大姐熟悉地指着路。像这样前来问路的病人家属,曾大姐和她的工友们每天都会碰到。曾大姐说,如果碰到同一个人多次问同一个地方怎么走的时候,除了耐心地指引,手中的活不忙时她们还会亲自领路,充当着“活地图”的角色。
记者手记
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色彩
在与曾大姐的交谈中,一天的体验结束了,虽然腰酸胳膊麻,我却有点意犹未尽。穿上了那身粉红色的衣服,我不仅仅是一个记者,还扮演着一个清洁工的角色。脱掉那身衣服我想问的是:“清洁工这个角色是不是众人都需要?”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在家里妈妈扮演的是清洁工的角色,在学校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扮演过清洁工……
真正的伟大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,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意义。我们常常在清洁工过来时候躲得远远的,如果我们能将这样一个动作换成一个微笑或是一句“辛苦了”,对她们来说就是一种尊重。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色彩,在自己的岗位上点亮自己的色彩,这也许就是和谐。
在快要离开的时候,曾大姐听说记者刚刚参加工作,对记者说:“不管你做什么工作,最重要的就是坚持。”这一点,当了9年清洁工的曾大姐做到了。
成都晚报见习记者 程孟瑶
版权所有 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建筑物清洁委员会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邮政编码:100037
电话:010-88360325 传真:010-68317079
邮件:jianshebao@sina.com.cn 网站:http://www.ccpitqj.com
京ICP备13014717号-2 京公安网备:11010602004581
微信公众订阅号
微信公众服务号